杜國峰:從“硬”到“軟”,家居消費的創新生態

時間:2021-02-22 16:34:02 瀏覽:1
字體: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(默認色)
導讀:物典文化聯合創始人杜國鋒的家居“軟”文化 1、未來整個泛家居行業的新消費出路到底在哪里? 2、其實所有的商業要解決的問題,都是信譽問題。 3、家居可以分為家和居,是兩個概念。家是確定性的代表,而居則代表體驗的層面,面對不同的層面,應該如何升級? 4、面對新消費升級,消費者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多,家居行業創新方向在哪里?
物典文化聯合創始人杜國鋒的家居“軟”文化
1、未來整個泛家居行業的新消費出路到底在哪里?
2、其實所有的商業要解決的問題,都是信譽問題。
3、家居可以分為家和居,是兩個概念。家是確定性的代表,而居則代表體驗的層面,面對不同的層面,應該如何升級?

4、面對新消費升級,消費者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多,家居行業創新方向在哪里?

微信圖片_20210222163417.jpg

物典文化聯合創始人杜國鋒
我其實是一個離場的家居人,在建材家居行業干了十幾年,突然發現干不動了,離場做了另外的事情。我也一直在這里聽大家的演講,第一個,我發自內心地對家居人產生敬意,大家不斷地在創新,不斷地嫁接新的東西,確實非常不容易,非常辛苦。但是我來這次演講之前,給我最大的感觸還不是這個,是我看到網易年會的一張廣告。這張廣告很奇怪,網易是一家互聯網公司,一家科技公司,在他的代表了他很多年的發展方向的大會上,他請的嘉賓是什么人呢。他請了一半的科學家,這個可以理解,因為他是技術類公司。更重要的是他請了一半的文化人,包括故宮的博物院的院長,包括很多博物館的館長??吹竭@些,突然想起我當年創業的時候,和我的合伙人說的一句話,未來最大的變化,第一個是科技,毫無疑問,科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變化。更重要的一個是什么,是文化。文化給我們帶來的這種體驗會發生越來越多的變化。


今天大家都在講家,講美。特別是我們現在的家居,更是講美的地方。所以今天我想,就這個主題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們未來整個泛家居行業的新消費出路到底在哪里。我們知道今天的瓷磚,衛浴,燈飾等,只要我們能數出的行業都是過剩的。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創新型公司,重新整合這些所謂的要素。那作為一個家居企業,我們應該做什么,我們不能永遠成為一個被整合者。我剛好這兩年,還有一些體驗想分享給在座的各位,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要從“硬”做到“軟”,而且我用了蝶變這個詞,蝶就是從一只蟲子變成一只蝴蝶,它要美,要輕盈,它的生活方式都要變。從這個角度看,我們今天的床還是床嗎,燈還是燈嗎?這個應該是整個建材家居行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。不管現在面臨多大的困難,我們做多大的規模,我們擁有多少的資源,但是最終我們要回到客戶的體驗上的時候,我們一定要思考,今天的東西還適合他們嗎?

我先大概回顧一下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事情。我們知道,建材家居行業,其實很多行業都是如此,都經歷了四個階段,最早是做產品,有產品就能賣出去。后面我們說,產品多了,我們要通過渠道,類似于紅星,居然,家電的國美蘇寧,通過這些渠道,通過經銷商分解下去。我們給經銷商提出要求,要開門店,要公司化運作,這幾年好像也沒有什么變化,渠道在很大程度上,在某一個時間段內解決了產品的觸達問題。當然后來渠道變成了背書,今天我們去紅星,去居然,我們覺得那里賣的都是好東西。再后來我們就開始做品牌,品牌是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,市場份額慢慢集中以后的一個新的背書,其實我們所有的商業解決的問題,都是信譽問題。品牌只不過是一個背書,并不是好的產品都成了品牌,并不是所有會做銷售的,會做營銷的都成了品牌。做品牌過程中還有一些機遇,我們抓住了哪些機遇?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服務,以客戶為中心,把客戶服務好,其實到了服務這個階段以后,滿足的不再是功能,不再是供給,滿足的是多層次的需求。這個時候就要求企業和品牌在各個層面去創新,所以要去做“軟”,“軟”是一個服務的東西,硬的東西是我們的底盤,硬之上你還有什么。這就是我們企業未來要發展的事情。我覺得今天中國所有的建材家居企業,泛家居企業都到了這個階段。

那基于這個主題,我們關心的是什么,是產能?是功能?是規模?我們看中國所有的建材家居的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,都是擴充產能,建研發中心,建營銷渠道,所有的版本都一模一樣,因為我也經歷過兩家上市公司。那如果做“軟”的時候,我們一定要回到生活方式,回到文化,回到服務上,顯然今天生活方式和文化更重要,服務可以通過我們的發心,通過我們的人,通過我們的系統解決,但是生活方式和文化如何解決?

第一,今天都在談新消費,新消費最大的核心是人群的變化。我們說Z時代,Z時代是什么人?民政部公布的中國單身人群是2.4億人,所以我們原來所謂的三口之家,四世同堂,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是不存在的,很多人是自己過的,那自己過的人,他的家應該是什么樣子,我們有沒有做過一些思考。我們談五億新中產,新中產的核心是什么,新中產不是買買買,他們最討厭的就是買買買。他們的消費方式是理性的和審美的。他們不會買貴的東西,他們不會買價值不對等的東西,他們不會因為你給他講了故事他就買,他要通過分析,所以對新中產的認識,對Z時代的認識,對未來中國所有人群和生活方式的認識,是構成新消費的主題,而不是新的經濟周期給我們帶來新的變化。絕對不是口袋里面的錢更多了。

第二,還有蝶變,蝶變就是破繭重生,要做成一個新的東西,要輕盈,要飄逸,要漂亮。這是我們以后的主題。我們今天面對的最重要的是,我們說家居不是一個詞,是家和居,是兩個概念。家其實今天變得也很重要。特別是疫情之后,特別是我們今天更多的人,愿意去為家做付出的時候,還有全球的經濟都在下行的時候,有太多不確定的時候,家是他唯一確定的東西。而居呢,不是滿足功能,遮風避雨。居是要自我感受的,這既是我們整個家居行業的挑戰,也是很大的機會。

我們總是在談創新,創新到底往哪里創新?一定要往新生代,往新的人群創新,我們還在做新中式,用黃花梨,要雕花,那年輕人喜歡嗎,那些笨重的東西年輕人喜歡嗎?他們不喜歡。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新中式是什么,是我們要去思考的。那新生代對新的生活方式的認知和審美到底是什么,我們有沒有思考過,坦率地講,我也很慚愧,我做了二十年家居,沒有仔細的想過這個問題,天天就是搞產品,建渠道,發貨,打廣告,做促銷,都在干這些事情。

第三,功能性產品滿足以后,我們應該滿足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。以手機為例,這么大一個手機,有強大的功能在里面,我們能用什么,其實我們用不了多少功能。但是我們今天,我前一段時間看到阿里的數據,在今年疫情期間,中國的寵物消費,精油和香薰的消費都是六百到七百倍的速度在增長。請問這種行業還有嗎?這是精神層面的東西。

當我們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以后,我們要重新結構化我們的產品。包括我們的解決方案。這個時候,我們要針對獨生,丁克,三口之家,可能我們以后四世同堂的這種家居非常少非常少,至少不會大范圍的出現。請問我們有沒有獨身主義者的房子所需要的家居,我們有沒有只有兩個人,帶一條狗的生活方式的家居提供給他們,我不知道。今天我已經離場,我不知道今天的家居企業有沒有這方面的思考。

第四,今天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流動性。我們從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,四個小時可以飛到,從早上出發,晚上可以到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吃晚飯。我在上海到北京,是當天往返,過去是不可想象的。這種流動性給我們的生活來了什么變化,我們有沒有思考。比如哲品家居,哲品家居其中一個創始人現在是我的合伙人,他創造了移動茶廳,就是拿著杯子在哪里都能喝茶。但是這種移動的,便攜式的家具,更輕更薄的設計,符合流動性審美的這些家居和家居生活的產品,這些方案,我們現在的家居人有沒有去思考過?

按照這幾大路徑,我們就要看,我們通過技術、便攜解決融合,我們要通過文化和設計解決審美,最后其實核心要落到,實現消費者要的生活和家居。每一個階層,每一個時間段,每一個地域都有他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一統天下。這個對我們的建材家居企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。


關鍵詞:家居行業
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:

①本網注明來源:中華整木網、整木頭條、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"來源:中華整木網(www.yseducation.net)"方可進行轉載使用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,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。如若產生糾紛,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。

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。

關注“中華整木網”官方微信,享受更便捷的服務
本頁面永久二維碼,掃描二維碼,可微信瀏覽或分享。

推薦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