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居品牌如何與代言人解約?如何寫解約公告?

時間:2021-12-22 11:45:22
字體:T T T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(默認色)
不定期近日由于李云迪的負面信息,引發全網熱議,各個家居行業微信群也炸群了,紛紛支招如何處理與代言人之間的關系,特別是針對出了負面的明星代言人,今天我們蹭個熱點來聊一下這碼事。

01
非專業群眾支招
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
在行業微信群里有幾種聲音,一種是調侃李云迪的,一種是幫代言品牌想辦法的,后者給了幾個方案,在我們看來有點殺敵一千 自損八百的感覺。
招式一:認錯
自黑、自曝品牌選人選錯了,悔不當初選擇他,請大家給我機會,錯的是代言人,并不是我品牌,我品牌可是大大的良民。
招式二:把危機變機會
解約是要解約的,解約之前最后消費一把,比如開直播賣點貨啥的,前面某品牌解約而獲得上千萬定單的珠玉在前,要不要試一試?
招式三:擺出受害者姿態
向大家講述品牌也是受害者,并站在高度譴責代言人,獲得別人的共情。
.....
還有其它落井下石的各種招數,這里不展開介紹了。
# 我方觀點:
認錯?這有什么好認的?還真當兩口子吵架的招數啊,“我當初瞎了眼才選擇的你,你現在怎么怎么樣?!闭J錯完全是沒有必要的,這就是一個商業合作,遇到事情認了吧,何必要去再趟這個渾水。
“把危機變機會”?這哪跟哪兒啊。蹭這種熱度還要臉不要?至少落井下石的招數完全沒有必要,這是要自絕于大眾啊,太過份的招數會讓品牌臭上好些年可能都緩不過來。
“受害者”?怎么品牌方就成了受害者,被迫害妄想癥嗎?是因為品牌方花了錢,然后沒有到代言期結束就被迫中止合同原因嗎?或者是上了大量物料,浪費了的原因?
02
解約
公告撰寫到后續
與出現負面的藝人合作的品牌第一時間解約是不是正確的做法?對,也不對。關于“第一時間”的理解要清晰,現在互聯網上太多反轉案例了,在事實真相未明的情況下保守一點并無大錯。如果事實或者是權威媒體報道了的,并且其它平臺已經采取行動的,就要迅速處理,不要延遲。
如何寫解約公告?

1.jpg

某品牌的解約公告。
我們認為解約公告應該有幾個原則需要遵守,可能效果會更好。
1、不過多解釋。比如為什么要和代言人解約啊,這些事情越解釋越不合適。
2、不當裁判。代言人所犯的錯應該由法律去判定,不應該由品牌方來裁決。
3、不加觀點。解約就是解約,不需要太多的觀點表達。
4、不做廣告。解約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,把自己品牌的價值觀和宣傳內容值入是真想蹭這個熱度???
關于上述的解約原則我們借鑒一下前段時間吳某凡、鄭某、張某瀚等藝人解約的品牌公告來看看。

4.jpg


能看到大量的品牌解約時都以相對中立、客觀的陳述解約這個事實即可。
如何進行后續影響消除?
刪除、下架相應畫面即可,
其它的交給時間。
編后記
遇到代言人負面問題對品牌形象會產生影響時,很多時候品牌方都是無奈方,遠的不說就是近期的勞斯萊斯、奔馳品牌選擇的活動參與人不當也引發了熱議,成了“反面教材”。
但他們都沒有站出來使前面的昏招,因為品牌也有人設,如果給別人印象是得理不饒人,落井下石的印象的話,你這個品牌口碑也就那樣了。

中華整木網版權聲明:

①本網注明來源:中華整木網、整木頭條、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"來源:中華整木網(www.yseducation.net)"方可進行轉載使用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,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。如若產生糾紛,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。

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。